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公司朱冠楠副教授和吴昊老师分别获得一般项目立项。这是朱冠楠副教授第二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支持。据悉,今年学校共有8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公司立项数占比25%。
朱冠楠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农业史、民俗学及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此次获资助的项目是“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农法认同研究”。截至2023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共评选出7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我国拥有19项(分布在22个遗产地),数量居世界第一。分布在民族地区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7项,超过总数的1/3。该项目旨在开展民族学和农史学的融合研究,探讨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传统农法”与习俗的形成和演变机制,基于农法认同追溯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析出的文化符号和轨迹。通过民族志田野调查和学术探索,构建“农史民族学”的理论雏形和话语体系。
吴昊老师致力于中外农业文化与饮食文化交流,尤其是域外作物在西域以及中原地区的分布与推广研究。此次获资助的项目“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作物的引种与推广研究”,该项目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出发,将利用大量出土简牍、出土文书以及传世文献资料,系统地对所载域外作物进行探源溯流,考释具体分布,考证域外作物记载用语的语言文字特征,揭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作物的命名与演变规律,深入挖掘这一时期域外作物引种与推广的历史特点,从中把握中原与西域文化之间的同一性、交融性、联结性。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组织工作,加强申报过程中的服务和管理,为公司科研工作的推进和团队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项目的培育力度,并在保证项目数量的同时,重视立项后的过程管理,争取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供稿/蒋楠,编辑校对/蒋楠,审稿/戚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