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菠菜资源平台大全新闻  >>  正文

转载∣卢勇经理在《半月谈》发表文章,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树粮’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2/10/18 访问次数:

20221018日《半月谈》封面头条发表公司经理、公司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卢勇教授,公司博士研究生曲静的署名文章《树立大食物观,“树粮”大有可为》,对树粮历史、价值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树粮的开发利用对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发展包括树粮在内的粮食作物,将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支撑国家大食物战略的重要支点。文章在粮食安全研究方面,视角新颖。特此转发,以飨读者。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树立大食物观”,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大食物观由保障粮食安全转向全面保障食物安全,拓宽了食物的边界。践行大食物观,应跳出“粮油肉蛋奶”的固有思维模式,将视角从田地向枝头延伸,发展利用好我国33亿亩林木资源,深挖可食用果实、块根和花叶为主的“树粮”潜力。作为缓解粮食安全压力、支撑国家大食物战略的重要支点,未来发展树粮大有可为。

树粮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树粮,以生产可食用果实、块根和花叶为主,是区别于大田作物的木本植物。树粮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低于传统谷物,可在山地、丘陵等处种植。树粮大多原产我国,有些地区的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铁杆庄稼”。在自然灾害频繁的过去,树粮被视为切实可靠的救荒食物,多部典籍皆有提及。

结合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及今人的饮食特点,可将树粮分为坚果类、水果类、花叶皮类和蜂产品、食用菌类。其中,坚果类包括栗、橡子、榛子、松子、核桃等;水果类包括苹果、桃、李、杏、枣、柿、枇杷等;花叶皮类指的是树粮的花、叶、皮可食,以榆树、槐树、香椿等为主;蜂产品和食用菌类包括蜂蜜、木耳、银耳等。

树粮源自原始社会的采集农业,采集的种类依自然界的环境而定。先秦时期是树粮种植的萌芽阶段,其中,西周晚期,园圃实现专门化,主要种植瓜果蔬菜类。汉唐时期,树粮的发展进入繁盛阶段,“园”和“圃”分离,亦出现大规模的树粮栽培。宋清时期,树粮的发展达到顶峰,劳动人民在种植树粮的过程中创造了多类型的传统山林复合利用的耕作体系,其中以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和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等最为典型。

综观各类传统山林复合系统,虽栽植的主体树粮各有不同,但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内部的水、热、光、土等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树粮、谷物、家禽、食用菌等生物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复合种养的过程中实现“树粮”与山地环境、其他生物资源的和谐平衡。

树粮价值:不争农田、营养多元、护航生态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大视野。在开放、多元、可持续、有韧性的食物系统中,树粮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树粮不仅可以补充、调整当前的饮食结构,而且有利于保护耕地,构建生态和谐的山林复合农业耕作体系。

树粮不争农田,有助于营造绿水青山。耕地质量是当下保障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十三五”已完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但还未达到中国耕地总面积的一半。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

树粮富含营养,有助于完善饮食结构。当下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正在从“吃饱”向“吃好”“吃精”转变,五谷已然不能满足百姓对多样化饮食的需求。树粮的品类丰富,在营养方面极具多元性。水果类树粮富含糖、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果胶等,能够满足人体消耗热能的需要,在预防疾病方面亦有积极作用。坚果类树粮具有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磷脂等营养成分。

树粮护航生态,有助于实现和合共生。种植于山地、丘陵等地的树粮并不是单一物种,可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以树粮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实现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层次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内的自然资源。

积极有序开发树粮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北麦南稻”的生产和饮食格局。虽然百姓饮食结构不断改变,树粮渐成餐桌新宠,但对板栗面、橡子饭等树粮深加工产品的接受度远低于小麦、稻米等传统主粮。树粮的适应性较强,漫山遍野皆可生长,故部分地区对树粮疏于管理,从而出现广种薄收的情况。此外,我国树粮的开发深度仍有待提高,加工品类较为单一,技术落后,行业规模小,导致树粮的生产效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要制定科学的树粮发展规划,引导树粮有序发展。充分利用山地、丘陵地带种植树粮,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推动传统优势树粮产品积极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增强其发展后劲。

深耕科研,实现树粮藏粮于技。一方面,推动树粮高效育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推进树粮种质资源的高质量开发和高水平利用。另一方面,创新树粮保鲜和深加工技术,着力研发中草药提取物、食用香料植物等保鲜技术。

目前,我国树粮的产量趋于稳定,但仍需居安思危,积极发展树粮,促进人民饮食结构的调整完善,满足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要求,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f79l1N5cAIsCK7P7yJs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