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青年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3月31日下午,公司组织开展了菠菜资源平台大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公司经理姚兆余、副经理路璐,以及4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副经理路璐主持。
姚兆余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这是学院科研工作的创新举措,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交叉融合,产生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他希望学院将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常态化,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同时借助青年沙龙这个平台,邀请学院资深教授、其他学院青年教师开展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
在报告分享环节,朱锁玲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方志·物产典籍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的主题报告,着重介绍了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方志·物产典籍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及在此基础上的相关应用探索,分享了自己作为钟山学术新秀成长的心路历程。徐磊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他分享了自己转换研究视阈,开展法学跨学科研究的经验,强调了研究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的重要性。翁李胜老师就“如何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策略与经验”与大家作了分享。作为一名仅仅入职2年就以第一作者在SSCI及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的青年学者,他概况了“好论文”的四个要素,详细解读了SSCI论文写作要求,并分享了国际期刊的投稿策略。张兴宇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乡村田野研究中的一粒麦子”,他提出博士后群体应厘清发展思路,聚焦研究方向,注重团队作战,同时也分享了对当代民俗学田野研究的一些思索。吴昊老师以“大运河国家社科重大科研团队的组建”为题介绍了公司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的团队构建经验,从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的角度,分析了科研团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构成要素。
沈志忠教授、周樨平教授、崔峰教授和李明副教授针对主讲青年教师的汇报做了精彩的点评,分别从文理交叉发掘方志物产资料的重要意义、鼓励青年教师结合团队特色转换研究领域、科研要凸显问题意识遵循学术研究的范式和对标国家战略及学院优势整合科研团队从而建立多学科的联动机制等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据主持人路璐介绍,公司近年来科研工作成绩可圈可点,特别是2020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学术研究风生水起,学院在智库资政方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为我们做好今后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信心。去年学校人文社科大会召开以后,学院针对‘青椒’人数较多的情况,研究出台了《青年教师科研扶持计划》。其中“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就是扶持计划的一个项目。路璐说,“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旨在通过对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政策和精神解读,帮助‘青椒们’找到科研方向;通过不同学科青年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帮助‘青椒们’找到科研团队;通过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激发,帮助‘青椒们’找到科研目标。(科研办供稿)